憑臆想編造或虛構
肚撰(dù zhuàn)的含義是憑臆想編造或虛構。這一詞彙在學術界有不同的解釋和用法,具體如下:
歷史沿革:
唐慧琳在《一切經音義》中提到「肚撰」,表明唐代已有此用法。
宋代文獻中開始出現「杜撰」一詞,作為「肚撰」的同音借字。
含義解釋:
「肚撰」一詞的含義是憑臆想編造或虛構,這一含義與其同義詞「臆撰」相似,都是從「內心」義引申而來,表示主觀地編造或虛構。
使用示例:
唐代文獻中的使用:「譯經者於經卷末自音為頷劑,率爾~造字,兼陳村叟之談,未審娢儕是何詞句。」
明代文獻中的使用:「許叔清也不再辭,把酒飲一口,想一想,連飲了三四口,想了三四想,遂說道:『有了,有了。只是~,不堪聽的,恐班門弄斧,益增慚愧耳。』」
綜上所述,「肚撰」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歷史文獻中有所體現。儘管「杜撰」作為同音借字在現代更為常見,但「肚撰」同樣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語言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