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鼓舞,也被稱為劍川東山打歌,主要流行於雲南省劍川縣。這種舞蹈的特點在於舞者的踏跺力度、膝部的屈伸動作以及舞步的輕重拍。舞蹈時,參舞者會圍成圓圈或排成縱隊,進行前行後退的動作。舞蹈伴隨著唱《十二月調》的歌聲,內容涉及一年十二個月中的農事活動。隨後,舞蹈可以自由對唱、即興編詞,包括勞動生活、情歌和民間故事等題材。歌詞通常用白語演唱,每句七個字,且與舞蹈動作沒有密切聯繫。演唱形式多樣,包括女領唱、女齊唱、男領唱和男齊唱等。
芒鼓舞的舞蹈動作包括大幅度的前俯後仰或左右搖晃的上身,以及模仿動物的動作。這種舞蹈在辦喪事時尤為常見,因此也與發喪舞蹈有關。據說,芒鼓舞的起源與族長觀察到雞禽嬉戲有關,後來演變成紀念部族首領和英雄的舞蹈。在彝族文化中,芒鼓舞是男性之間參與和傳承的舞蹈,象徵著團結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