蓢底,舊稱「蓢底」也稱「蓢溪」,位於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棠下墟西北部約2公里的山坳里。東鄰沙富、弓田、虎嶺,南接中心等村委會,西面和北面與鶴山市雅瑤鎮接壤。據光緒乙未(1895年)重刻的蓢底「本原堂」本《羅氏族譜》記載,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羅貴率三十六姓九十七戶人家南遷來時,已有「蓢底」村的記載。而「良溪」二字始見於明代。
「蓢底」又是怎樣改為「良溪」的呢? 良溪位於大雁山山脈,地處廣東西江流域,周邊群山環抱,水網縱橫,為典型的珠三角沖積沙田濕地地貌。到了明代洪武元年至二十年間(1368一1387年),村人砍竹、伐木為架,夯土築堤,攔水造田,修溝引水,隨著環境的改變,蓢草漸漸少了。因考慮到「蓢底」已不適合做村名,遂以「良才大用,溪水長流」來作為村新名字的內涵,期望族人代代出經國濟世的人才,子孫繁衍如溪水長流不斷。而「蓢底」讀音又與方言「良溪」相同,村民同時也希望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之意,故改稱「良溪」。懷舊的村民也稱「良溪」為「蓢溪」,但仍多以良溪稱謂,從此「良溪」二字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