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是一種傳統的口頭講說表演藝術形式,它起源於宋代,並在元代得到發展。說書通常指的是隻說不唱的曲藝形式,如宋代的講史和元代的平話,以及現代的蘇州評話和北方評書等。此外,說書也可以指代一些既有說又有唱的曲藝形式,例如蘇州彈詞和蒙語說唱等。
說書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它通過口頭講述故事、演講或朗誦來傳播知識、普及文化和引導思想。說書強調語言表達的藝術性和感染力,能夠吸引聽衆的注意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傳達的信息。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說書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藝術形式,它由散文與韻文交織而成,是一種講唱文學。這種藝術形式起源於佛教寺院,後來逐漸流入市井,演變成宋代的“說話”。宋代的說書有話本作底本,話本之前有一段“入話”或“得勝頭回”,用以詩詞或故事開端,有時與正文無關,可能是爲了等待遲到的聽衆。話本演變到後來則成爲“章回小說”這種文學體裁。
在現代,說書仍然是一種流行的民間藝術形式,尤其在西北地區,它被視爲一種重要的曲藝說書形式,主要流行於陝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這種藝術形式是由盲人運用陝北民歌小調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後來吸收了眉戶、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調,逐步形成了說唱表演長篇故事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