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儒小拘"這個詞語的意思是指那些拘執、不達事理的儒生。這個詞語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原文是「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在這裡,「鄙儒」指的是那些固執己見、不通達的儒生,「小拘」則是對這種狀態的進一步描述,強調了他們的局限性和狹隘。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含義:拘執、不達事理的儒生
相關文獻: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
《漢書·叔孫通傳》:「通笑曰:『若真鄙儒,不知時變。』」
顏師古註:「鄙,言不通。」
清·錢謙益《福建泉州府知府趙士許授中憲大夫制》:「爾為郡一出於仁人學士之為,而絕去鄙儒俗吏之習,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章炳麟《俱分進化論》:「又如學究鄙儒,恣意記録,不勞心力,得失之間,亦無苦樂。」
通過這些文獻,我們可以看到「鄙儒」一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使用情況,以及它所蘊含的貶義色彩,即指那些固執己見、不通達的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