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的起源故事有以下幾個:
1. 源自魯班發明的木鵲 。據史料記載,中國古代魯班用竹子紮成鳥的形狀,腹部細孔,使其能藉助風力飛上天空。這一故事被記錄在河北南部的扎燈技藝傳承中,也是風箏來源最普遍的說法。
2. 墨翟利用木頭製成木鳥 。這是風箏的起源之一,當時墨子認為“有翼之蟲,飛天達地者,謂之風箏”,這也是對風箏最早的一種描述。
3. 唐朝的發明 。在唐代以後,風箏已經可以作為通訊工具飛越山河。據《事物紺珠》記載,風箏的發明者是木匠李某,他在宮中用紙做風箏獻給唐明皇(即唐玄宗),並被用於宮廷通訊。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風箏起源於五代,由李鄴在宮中發明,用於傳遞訊息,但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歷史考證,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和所在地區的傳說來選擇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