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格列佛讀後感1000字

格列佛讀後感1000字(一)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名叫格列佛遊記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專家和政治家——喬納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那裡,他一隻手能拖動整支海軍艦隊,一餐飯要吞吃一大批雞鴨牛羊外加許多桶酒。小人國的人為了把他這個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工匠,無數繩索,九百個「大漢」,一萬五千匹高大的御馬等等。在如此的一個微縮國度里,所有的競爭和戰事都不免顯得渺小委瑣。黨派之爭以鞋跟高低劃分陣營,「高跟黨」與「低跟黨」你爭我斗,勢不兩立;相鄰的國家不但想戰勝並奴役對方,還要爭論吃雞蛋應敲哪頭之類雞毛蒜皮的「原則」問題。

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巨鳥展開鬥爭;後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裡的人利用飛島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裡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中,有著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發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犧牲自己的一切。難怪我們的父母、老師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助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一的。當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替我解圍時,我不敢接受。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無所適從。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我期盼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像慧因國,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願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與我一道,從自己做起,從現在開始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格列佛讀後感1000字(二)

《格列佛遊記》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據說伏爾泰、拜倫、高爾基和魯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著魯迅,他用枯黃卻瘦勁的手指著青年前進的方向,於是我便朝著那個方向,看上了《格列佛遊記》--愛屋及烏。但是看過之後,大呼"上當"也於事無補,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問問別人對斯威夫特怎麼看,來顯示自己是"文學青年",更實際地是寫一篇不倫不類的讀後感交上去湊數。

每當回想起當年看這本名著的時候,歷史的滄桑感便湧上了心頭,那些日子真是沒有成就感受,很失敗。一天僅僅十幾頁,舉"目"維艱,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發自於肺腑啊!

打個比方,讀《圍城》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戰地雷戰打鬼子,越打越過癮,正打在關頭上,錢鍾書先生將大筆一擱,鬼子投降了;讀《駱駝祥子》也挺爽,應該屬於三大戰爭的那種,共軍三下五除二地把蔣介石趕到了台灣,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幹掉了老金;但讀《格列佛遊記》就大不一樣了,是一種受罪,就像血戰台兒莊一樣,拉鋸戰,特艱苦卓絕,不但要跟斯威特作鬥爭,還要與瞌睡蟲作鬥爭,不過"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我還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損失慘重,至今想起來還餘悸不已。

因此,此後,看到魯迅拿著菸斗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總會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錯,是你騙了我,還讓我不知不覺滿足被騙的虛榮"……

但是,儘管受了騙,並未影響魯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執地認為:斯威夫特是不能與魯迅同日而語的。

魯迅,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許人也?英國十八世紀罪惡腐朽的資產階級中的一員。他們的階級屬性有著本質區別(假如趕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敵我很重要啊)。其二,魯迅是國產的,斯威夫特是洋貨(這似乎是廢話)。至於第三點,我認為是最最重要的,魯迅的文章雖艱深生澀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譯本雖然都是大白話,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乾。 經過一番換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測:大不列顛的可愛青年們也必然不知道魯迅在說些什麼,要表達些什麼,以及"可能吧--那簡直就是一定的"那種魯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們正如我一樣。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國度,承著不同的文化,對於過去,對於歷史,自己的從小就了解,別人的很少去觸及。而沒有一定的知識墊底,去讀這種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的指桑罵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為奇的。我不知道十八世紀美國的輝格、托利兩黨纏綿悱惻、曖昧的關係,當然也就無從體會斯威夫特筆下的爭論吃雞蛋應先敲哪頭、鞋跟之高低等"原則"問題的"高跟黨"與"低跟黨"的妙處。我錯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而後來的斯威夫特也漸漸變得可以理解了,給我的感覺是他很正義。

他諷刺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他譏諷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髒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願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看完《格列佛遊記》之後,我們不能不審閱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

一句話,我認為評論得很經典:以誇張渲染時代的生氣,藉荒唐痛斥時代的弊端;在厭恨和悲觀背後,應是一種苦澀的憂世情懷。

沒有想到在那些樸實得如同流水帳的大白話遊記中竟蘊含著這麼深邃的內涵。

格列佛讀後感1000字(三)

這個暑假,我讀了《格列佛遊記》,時至今日,主人公格列佛漫長的16年航海生活仍令我記憶猶新,並且充滿了好奇。《格列佛遊記》是英國作家約翰·斯威夫特的成名作。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書中主人公格列佛是一個喜歡探險的人。第一次航海遇險後,他被俘虜了,被押送到小人國——利立浦特。那兒的人都稱他為「巨人山」。可是沒過多久,小人國養不起他了,他又來到了大人國,他只有當地人的十二分之一那麼大,那兒的東西對他來說都是龐然大物。接著,他又來到了飛島,整個一座島都是飛行在空中的,在參觀完當地的科學院之後,最後來到了慧駰國,那兒和他的祖國完全是顛倒的,慧駰國事馬統治著人類。慧駰是馬,人類在那有個難聽的名字——野胡。在慧駰國里,野胡就是最低賤的動物,一切重體力活都是他們乾。在那兒,慧駰覺得野胡是最沒理智的動物,但格列佛在一次談話中對他的馬主人說:「在我們的國度里,最有理智的就是野胡。」他在一次海難中流落小島,進入了小人國、巨人國、飛島、慧駰國。在他與各國人交流時,對他們關於人類的古怪看法感到不解。隨著遊歷許多國家,他漸漸發現各國的人異口同聲地對人類的好戰、腐敗等極其反感。後來,格列佛捫心自問:為什麼人類要戰爭、撒謊、詐欺和殘殺同類呢?

是啊,人類的確是最有理智的動物,但是有的人類借著這個條件非但不做好事,而且橫行霸道,甚至於有些人還走上犯罪的道路。就跟主人公的馬主人說的一樣:「人類有了理智就專幹壞事,其實人類是最可恥的動物」雖然這話說得有些極端,但是我覺得至少他說出了人類不好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內心真正要表達的東西。

在這裡,我們不需要去探究「慧駰」和「野胡」的真實性,而是要知道作者寫這本書的本意所在,他通過寫這篇遊記(尤其是最後一卷——慧駰國遊記)旨在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抨擊當時社會的種種黑暗與罪惡。借鑑「慧駰」與「野胡」這種關係來表達他心中想要的那種生活——也就是推翻黑暗社會、廣大勞苦大眾翻身做主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非常嚮往慧駰國,在那裡一切都是真實的,沒有「撒謊」、「欺騙」,他們的國家非常和平。但願我們人類也能像「慧駰」國那樣,少一些罪惡,少一些虛假。讓我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擁有一個祥和、文明的社會而努力吧!

約翰·斯威夫特借《格列佛遊記》一書猛烈抨擊了英國當時黑暗的社會,使很多人看清了社會的醜惡,並知道應該向哪個方向前進。

我喜歡此書,是因為作者並沒有直接向英國的黑暗統治開炮,而是用格列佛的遭遇間接諷刺了腐敗的社會。作者對當時社會的看法是非常精準的。包括現如今的社會,一直都沒有逃離金錢、利益的怪圈。今天的社會還有許多類似事件發生。所以說,比較起科技的進步,我以為社會還是沒大變,幾乎與十六七世紀處於同一水平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