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讀書心得一《讀懂中國經濟》讀後感
讀書是我們獲取知識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通過閱讀好書,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知識。通過大量的閱讀,也可以使在我們大腦里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在2019年裡,我做了一個決定,就是每讀完一本書,都通過寫讀後感的方式分享我自己的心得,我也希望,用輸出倒逼輸入,提高我閱讀的效果。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書籍是我2019年讀完的第一本書,它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教授在2017年寫的《讀懂中國經濟》。通過這本書的閱讀,使我對我國40年改革開放過程中經濟發展的邏輯有了更深的認識,對我國經濟今後該如何發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這本書針對克里格曼教授提出的疑問: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經濟沒有什麼奇蹟可言,因為這些國家的GDP增長主要靠生產要素,即資本和勞動力投入,沒有技術進步,沒有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這是新古典經濟發展理論的典型觀點,它忽視了東亞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蔡昉教授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總結出我國經濟發展經歷的重要階段——劉易斯發展階段(二元經濟發展階段),由於在這個階段,勞動力相對過剩,一直在從農業轉向非農產業,人口結構適宜經濟發展。正是因為勞動力源源不斷的供給,沒有發生邊際報酬遞減,我國發展了符合比較優勢原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才有了我國近40年的高速發展。
在分析了我國經歷的劉易斯發展階段後,蔡昉教授通過數據分析,得出在2004年左右普工的工資大幅度上漲,繼而到2011年左右,勞動力人口出現淨減少,得出了我國經濟迎來了劉易斯拐點,開始了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增長手段的索洛增長。在分析中,他區分了潛在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的決定因素,提出我們應該從供給側發力,而不是在需求側進行刺激。
在之後,蔡昉教授指出,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國仍然有很多潛能和短板。戶籍城鎮化率明顯偏低,社保不健全,全國性的統一勞動力市場還不健全,資源和生產要素在不同的企業間、在東中西部還可以進一步最佳化配置,雁陣模型可以有國內版,還需要加大對勞動力的培訓,提高勞動參與率等。通過以上措施,可以使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為高收入國家。
這本書無遺是發展經濟學的代表作之一,通過大量的數據和分析,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從劉易斯發展階段到新古典發展階段的歷程,對於我們了解中國經濟邏輯,堅定發展信心很有幫助。
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的讀書心得。美好的生活從閱讀開始,希望我們一起,在2019年有更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