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的出處是《後漢書》,它表達的是一種哲學思想,即從小事做起,逐步積累,最終成就大業。這句話最初是由東漢時期的陳蕃所說,他在十五歲時,庭院和屋舍雜亂無章,父親的朋友薛勤問他爲什麼不打掃房間以招待客人。陳蕃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隨即反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後來成爲了鼓勵人們從小事做起,逐步積累經驗,最終成就大業的格言。
這句話的引申意義是,如果連一件小事都做不好,怎麼能夠完成一件大事呢?它強調了從小事做起的重要性,以及通過積累小事來成就大事的道理。這種思想也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古訓相呼應,都強調了從小事做起,逐步積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