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個學問家叫范曄。他知識豐富,又愛讀書,所以家裡藏書極多。他有個鄰居叫張瞻。張瞻很愛讀書,可讀得慢,一本書沒讀完,下回又是另一本書了。他常常是讀了上段,不知道下一段的內容。他很想求得范曄的幫助,把書讀通。可是,范曄整天忙於應酬,出門訪友,根本沒時間讀書。
一天,張瞻鼓足勇氣登門拜訪范曄。范曄便隨手從書架上取出一本《老子》,對張瞻說:“老兄,你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儘管提出來。”
張瞻忙問:“這《老子》第一句話怎么講?”范曄說:“‘道可道,非常道’。是說世間萬物運行的自然規律,是可以認識的。”
張瞻點點頭說:“我聽說前邊還有一句話。”
范曄被他弄得糊裡糊塗了,便說:“前邊那句話是‘一知半解’。”
張瞻更加茫然地說:“我聽說這句話是出自《論語》,難道是我記錯了?”
范曄也懵了,他實在無能為力地聳聳肩說:“那是我杜撰的。”
一知半解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求知的道路上,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浮躁和自滿,因為只有嚴謹、認真的態度,才能使我們不斷提高對知識、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
總之,一知半解的典故告誡我們不要盲目自滿、滿足於一知半解的態度,而要不斷學習、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