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服是古代中國的一種行政區劃和身份服飾制度,具體表現為:
行政區劃:
指王畿(國都周圍千里)以外的九等地區。這些地區按照距離國都的遠近分為不同的等級,每五百里為一個單位,由近而遠分別為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衛服、蠻服、夷服、鎮服、藩服。
身份服飾制度:
古代帝王和王後的九種服制,包括冕服六種和弁服三種。冕服主要用於大典禮,弁服則用於日常。
歷史文獻記載:
《周禮·夏官·職方氏》中詳細描述了九服的劃分。
《周禮·天官·屨人》中提到王及後之服屨,鄭玄註解中提到王吉服有九種。
其他含義:
在古代,九服也泛指全國各地區。
此外,九服在古代還有五種喪服的含義,但與行政區劃和身份服飾制度不同,這裡不作詳細說明。
綜上所述,九服在古代中國既是行政區劃的一種形式,也是帝王和王後身份服飾制度的體現,同時也是全國各地區的泛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