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乘舟典故出自《詩經·邶風》,講述的是衛宣公與兒子急子(太子伋)和公子壽之間的故事。衛宣公與父親的小妾夷姜私通,生下急子,並將夷姜立為後。急子性格溫文爾雅,而公子壽則品行端正。衛宣公因寵愛宣姜,計劃廢掉太子伋而改立公子壽或公子朔。在一次宴會上,公子朔向宣姜誣陷太子伋,宣公聽信讒言,決定除掉太子。
宣公安排太子伋持白旄作為符節出使齊國,並計劃在途中殺害太子。公子壽得知這一計劃後,為了保護太子,決定自己冒充太子前往齊國,並讓太子逃走。最終,太子伋和公子壽都未能倖免,被宣公和公子朔所殺。這個故事反映了古代封建社會中宮廷鬥爭的殘酷,以及人們對忠誠和孝順的崇尚。
此外,衛宣公的另一個兒子公子州吁的故事也與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相關,州吁因篡位而自立為君,最終也被石碏所殺,體現了當時衛國政治的動盪和道德的淪喪。
綜上所述,二子乘舟典故是一個關於父子、兄弟之間忠誠與背叛的故事,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倫理觀念和政治鬥爭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