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民歌是京族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創造的傳統民間音樂,主要流傳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的京族聚居地,如巫頭、山心、萬尾三島。這些民歌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徵,反映了京族人民的社會生活、生產勞動、歷史文化、心理素質、宗教信仰和風土人情。
京族民歌的內容豐富多樣,包括禮俗歌、盤問歌、敘事歌、苦歌、兒歌、情歌、海歌等。在曲調上,京族民歌擁有30多種不同的調式,其歌詞通常為六字或八字一句,因此被稱為「唱六八」。民歌曲調中的格律包括「六六腰韻」和「八六腳韻」,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連鎖韻律。
京族民歌的形式包括海歌、小調、舞歌、祭祀歌等。海歌主要反映漁民出海捕魚或進行其他海洋活動的生活,其旋律明快、節奏規整。小調在京族傳統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括《哈調》《送新娘》《棹船調》等。京族的傳統節日「哈節」中會演唱的「唱哈調」是一種有固定程式的歌舞形式,分為迎神、祭神、入席、送神等部分。
京族民歌的演唱風格也很有特色,男性歌手一般使用真聲,女性歌手則結合真假聲的唱法,行腔時喜歡使用鼻音和輕聲,餘音較長。此外,京族民歌還受到京族語言、勞動生活和特色器樂等因素的影響,在詞體結構、曲體結構、節奏律動等方面都展現出獨特的藝術特徵。
2012年,京族民歌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它不僅是中國海洋少數民族的歷史傳說和編年史,而且已經成為京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