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心中坐」這一表述源自於佛教文化,它傳達的是一種精神理念,強調即使在外在行為上可能不遵守佛教的清規戒律,如飲酒吃肉,但只要內心深處保持著佛性,就能夠達到修行的目的。這一概念認為,修行的重點在於內心的修養和善心的培養,而不是外在行為的形式。這個表述在俗語中也有體現,如「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意味著物質享受不會影響內心的佛性。
另外,濟公和尚是這一理念的一個典型代表。他以懲惡揚善、宣揚佛法而著稱,他的言行和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據說,濟公在弘揚佛法時,曾被人質疑飲酒吃肉的行為是否違背佛門戒律,他便用「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來回答,表明儘管他有飲酒吃肉的行為,但他的內心充滿了佛性。
「佛祖心中坐」或「佛祖心中留」的表述,也強調了真如本心的重要性,意味著無論外在行為如何,真如本性始終如一,不動如山。這裡的「坐」並非指佛祖在某個位置坐著不動,而是指本性不動,即本心在當下時刻的顯現和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