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於《左傳·僖公二年》。這個成語的含義是以向對方借道為名義,而實施消滅對方的行動。在春秋時期,晉國為了擴張國土,準備將相鄰的虞、虢兩個小國家吞併掉。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藉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國國君得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晉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很快就取得了勝利。晉軍大將里克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紮在虞國京城附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裡應外合強占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這個成語後來被廣泛用於軍事和政治策略中,意在先利用一個國家作為跳板去消滅另一個國家,達到目的後再回頭消滅原來的跳板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