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詞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起源於隋唐時期,並在宋朝初期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文學體裁。
曲子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在隋、唐至五代時期,中國民間流行著各種曲調,這些曲調被稱為「曲子」,而與之相配的歌詞即稱為「曲子詞」。曲子詞的特點是因曲填詞,即先有曲調,再根據曲調填制歌詞。這種詞調在演唱時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功能,因此歌詞在演唱和流傳過程中,往往更加強調其俚俗和淺易的特點。
隋唐時期的曲子詞深受漢族民間音樂和外來音樂的影響,許多曲調來源於邊地或外域的少數民族,以及漢族民間的土風歌謠。例如,《望月婆羅門》《蘇幕遮》《胡搗練》《胡渭州》等曲調,均來自外來音樂或漢族民間音樂。
到了宋朝,曲子詞進一步發展,成為當時非常流行的抒情歌曲。在宋朝,曲子詞的創作非常旺盛,許多著名的文學家如蘇軾、辛棄疾等都創作了大量的曲子詞,這些作品在文學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