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節令,也稱為十二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部分,它們分別對應農曆的十二個月份。以下是十二節令的具體名稱和對應的月份:
立春:正月
驚蟄:二月
清明:三月
立夏:四月
芒種:五月
小暑:六月
立秋:七月
白露:八月
寒露:九月
立冬:十月
大雪:十一月
小寒:十二月
這些節令不僅對農業生產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也是農曆確定月序的依據。在農曆中,每個月份的節令和中氣共同構成了月份的命名。例如,正月有立春節,二月有雨水節,以此類推,直到臘月的節令。如果某個月份中沒有中氣,則該月份被視為上一個月的重複,稱為閏月。
二十四節氣是一個大概念,其中包含「十二節」和「十二氣」。十二節對應的是月初一左右的時間,而十二氣則對應月中十五左右的時間。這些節氣不僅體現了自然節律的變化,而且與乾支歷、八卦等有著密切的聯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