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文字的排列方式因字數和文字結構筆畫繁簡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以下是印章文字排列的一些基本規則和方法:
字數與排列順序:
印文的字數多少不一,少則一二字,多則上百字。
在布排的順序上,古今基本相同,一般均是按照先上後下、先右後左的順序排列。
多字印的排列:
七字以上的印章通常採用「自上而下,自右向左」的布局方式。
文字的離合與變形:
離是將字形太侷促者分開,使者寬展;合是將字形太散漫者連一體,不致造成幾個字的感覺。但要離合有倫錯落有致,離不致散,合不致侷促。
有時為了布局上的需要,將繁簡懸殊的文字安排得斜角對稱,將文字的次序作逆時針方向處理,這便是「文」。
留紅與空白:
印章的留空處,在白文叫留紅,朱文稱空白。大塊留紅可以給讀者強烈的印象。
平正與勻落:
要使印文安排得勻稱妥貼,但要注意筆劃繁者不覺其繁,筆劃少者不覺其少的處理手法。
疏密與統一:
對印面文字筆劃多寡差別較大的印,有時以「寬可走馬,密不容針」的方法處理,使疏密對比更強烈。
巧拙、粗細:
印章的風格應提倡多樣,「巧」「拙」是兩種不同的風格。印文的粗細,是在篆印時就得注意用筆。
增減、重複:
為求全印妥貼,對部分文字有時要作增減處理,但要注意增減的筆劃不能太多;增減要不礙字義,不失篆體。
以上規則和方法在篆刻藝術中有著廣泛的套用,通過這些技巧可以使印章文字排列得既有規律又富於變化,增加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