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交、上下閉塞
否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中的第十二卦,其象徵意義為天地不交、上下閉塞。以下是相關介紹:
否卦由坤卦和乾卦組成,坤代表地,乾代表天,象徵著地上的萬物必須順應天地的變化,接受來自天空的光和熱。
否卦闡釋了在混亂和黑暗時期,小人得勢,君子受排斥的情況。
否卦的卦辭為「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意味著閉塞不通,不利於君子堅持正道,但困難最終會轉移到次要的事情上。
否卦也提醒人們,在不利的情況下應如何調整和應對,比如君子應提高警覺,鞏固團結,堅定立場,伸張正義,而小人則應謹慎行事,把握時機。
此外,否卦的解讀還涉及到陰陽氣的升降不交,導致萬物不通,社會財富分配失衡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