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九泉的典故源自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第三回,其中提到:「我兒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勞,我亦含笑九泉。」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死後即使處於極樂世界(九泉之下),也能感到欣慰和高興,表達了即使生命終結,也能帶著滿足和安詳的情感。
成語出處:清代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
含義:形容人死後在九泉之下滿含笑容,表示死後也感到欣慰和高興。
用法:可以用作謂語,表達人死而無憾,或者用來鼓勵人們努力學習,做好人,讓逝者在九泉之下含笑。
九泉的解釋:
含義:九泉指的是深不見底的地下,古人因地下水常帶黃色而稱之為「黃泉」。在迷信觀念中,人死後會到達「陰曹地府」,而「陰曹地府」位於很深的地下,因此將「九」與「泉」相結合,形成了「九泉」的概念。
文化背景:古代勞動者從打井的經驗中得知,當掘到地下深處時,會有泉源出現,因此將很深的地下稱為「黃泉」。這一概念後來被引申為死後靈魂的歸宿,即「九泉之下」。
綜上所述,含笑九泉這一成語不僅體現了對逝者的美好祝願,也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死後世界的觀念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