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芰的讀音是shì jì,這個詞語在古代文獻中有其特定的含義和來源。具體來說:
含義:嗜芰原指一種愛好,後來被用來比喻愛好不值得的東西。這一比喻的含義源自於歷史人物的行為,他們偏好的事物並非主流或被普遍認為有價值的東西。
來源:
《國語·楚語上》中提到「屈到嗜芰」,這裡的「芰」指的是菱(蔆),這是一種水生植物,其果實即菱角。韋昭在注釋中解釋了「芰」的含義。
《韓非子·難四》中提到「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葅」,這裡進一步說明了嗜芰的行為並非正統或主流的喜好,而是被視為非正味的偏好。
綜上所述,嗜芰這個詞語通過歷史人物的喜好行為,被賦予了比喻愛好不值得的東西的含義。這種用法體現了語言和文化中對特定行為或事物的象徵意義和引申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