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教育方式上採用了多種方法,其核心目的是培養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君子,以適應從政的需要。孔子強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禮」和「仁」的概念,其中「禮」作為道德規範,「仁」為最高道德準則。在道德修養方面,孔子提出了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內省、勇於改過等方法。
孔子教學方法的核心是「學而知之」,強調不恥下問、虛心好學,同時提倡學習與思考相結合,並注重將知識套用於實踐。孔子還是啟發式教學的先驅,認為教學應建立在學生自覺需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他還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孔子還採用了集體講授式的教學方法,運用集體講授的方式教授詩歌、禮儀等科目,同時運用個別觀察和談話的方法來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和思想。孔子非常重視師生關係,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生,並愛護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