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奏,漢語詞語,拼音為fēng zòu,主要指古時臣下將文書或奏章密封後上呈給帝王的行為。以下是關於封奏的詳細解釋:
定義:
指古時臣下封牘上奏帝王的行為。
涉及密封奏章的過程,其中大臣使用本章向皇帝報告事務,這一過程在清初沿襲了明朝的制度。
歷史沿革:
在雍正年間,設立了奏事處,要求大臣們使用奏摺來呈報事務。奏摺被裝入黃綾糊木匣中,並外加小鎖,配有兩把鑰匙,一把存放在內廷,另一把賜予官員。所有奏摺都必須封鎖後呈進,由皇帝親自開鎖。
對於御史等官員的密奏,會將奏摺裝入封簡併再次封固,然後放入奏匣中,這種形式的奏報稱為封奏。
文獻記載:
《晉書·職官志》中提到,魏尚書郎在選拔時,會將候選人的姓名密封呈報以供選拔。
唐·白居易的《鄭覃可給事中制》中提到,給事中職責之一是對於不合適的制勑或不合乎情理的刑獄判決,有權密封上奏或駁正。
通過上述信息,我們可以看到封奏不僅是一種古代的行政行為,也反映了古代官員與皇帝之間溝通的一種特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