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隨時代演變而有所不同,以下是關於「庸」的一些詳細解釋:
原始含義。「庸」在甲骨文中表現為對地位較低的勞動者的稱呼,具有平庸或平常的含義。
戰國時期。「庸」開始指代僱傭勞動者,這一意義後來演變為「傭」。
古代文獻中的用法。「庸」也被用作疑問代詞,相當於「哪」或「難道」,並可與其他字通用,如「誦」「墉」「賡」。
字形與字義。「庸」是一個會意字,與「城」或「城牆」有關,其字形中的方形代表城,兩頭的城樓象徵相對的位置。
此外,庸國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對於庸國的起源,有「容成氏」和「祝融」兩種說法。根據《尚書·牧誓》等文獻記載,庸國是商朝時期武王討伐商紂聯軍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