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水而舂"是指使用水力來舂米的過程。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東漢初年桓譚所著的《新論》中,他提到這種方法比人力杵舂更為高效,其利益可以達到百倍。到了魏晉時期,水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套用。例如,西晉的權貴王戎擁有40處水碓,石崇則有30處。水碓的工作原理是由水流衝動水輪,輪軸上的短橫木撥動碓梢,使得碓頭一起一落進行舂搗。東晉學者杜預還發明了「連機水碓」,即一個水輪帶動多個或十幾個杵進行舂米。此外,根據水流衝動水輪的位置不同,水碓還有不同的稱呼,如水流自上衝動水輪的稱作「斗碓」或「鼓碓」,自下衝動水輪的稱作「撩車碓」。還有一種稱作「懶碓」的,其碓梢是一個能容水二三十斤的碗形容器,通過引水注入碗內,注滿時碓頭被壓起,碗中的水也同時泄空,碓頭隨之自動落下,實現自動舂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