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應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庖丁解牛的故事。
在古代的周朝,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他對切割牛骨的技能非常熟練,以至於他甚至不需要看,只需要觸摸骨頭就知道哪裡可以下刀,完全不需要思考,一切都自然流露。每次他揮刀,沒有不合理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暢。
有人將此故事獻給庖丁的國君,國君感到非常驚訝,並把他叫到跟前問他道:“你憑什麼能如此熟練呢?”庖丁回答說:“我之所以能夠熟練,是因為我對牛的身體結構了如指掌。我每次拿起刀來做事時,都對牛的身體有深刻理解,不需要去特別看。只需相信技巧在手。正如工人按摩手腕的經絡,調動手臂的動作符合牛骨的間隙和刀鋒與骨頭形狀吻合的自然活動規律。所有動作的連續無間隙、牛骨結構的規律非常像生物體內的血管。” 國君聽了很受啟發。
在現代漢語中,"得心應手" 比喻技術純熟或做事情極其順利。一方面如人意;一方面不呆板失靈;也就是說,人有成熟的技巧就比較容易隨心應手做事成功,簡單事情做多了就是高手所以也得心應手,使人人爭強與技巧掌握能出人意料到的心思敏捷是極其正確的形象表述語。
以上故事提供僅供參考,如果有意了解更多,可以查詢更多典籍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