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常數的公式和相關信息如下:
普朗克常數的定義:
符號:h
數值:
h = 6.6260693(11)×10^-34 J·s,其中J表示能量單位焦耳,s表示時間單位秒。
普朗克常數的物理意義:
普朗克常數用於描述量子的大小,在量子力學中占有重要角色。
它是在1900年由馬克斯·普朗克發現,當時他在研究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時,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約化普朗克常數(reduced Planck constant):
符號:h/2π,有時稱為狄拉克常數(Dirac constant),以紀念保羅·狄拉克。
物理單位:能量乘上時間,也可視為動量乘上位移量。
在量子力學中,約化普朗克常數是角動量的最小衡量單位。
普朗克常數與其他物理量的關係:
通過質能公式E=mc^2,可以推導出普朗克常數的另一種表達形式:h=mc^2/f,其中m是質量,c是光速,f是頻率。這表明普朗克常數與質量、距離和時間有關。
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普朗克常數的定義、物理意義以及與其他物理量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