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通款曲"這個成語最初出現在古本《焚椒錄》中,用來形容為了隱瞞別人而私下進行溝通接觸的行為。這個成語後來被廣泛用於描述秘密的、不公開的交流或溝通。
典故來源:
出處:《焚椒錄》,作者遼人王鼎。在書中,這個成語用來描述蕭後與趙的秘密溝通,最終導致冤獄和殞命。
其他相關故事:
西晉時期,韓壽與賈午的私情:韓壽與賈午通過秘密的方式幽會,這個故事後來被用作「暗通款曲」的典故。
《朝野遺記》中的秦檜與程子山的故事:秦檜通過秘密的方式幫助孫子作弊,這個故事也反映了「暗通款曲」的含義。
成語含義:
除了描述秘密溝通外,"暗通款曲"也可以用來形容避著他人,暗地裡向人表達誠摯殷勤之意。
成語的使用:
在現代,這個成語常用於描述政治生活中的不正當溝通或秘密交易,如通過隱喻、暗示等方式進行的權力交易或腐敗行為。
綜上所述,"暗通款曲"這個成語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典故,而且在現代社會中也有其特定的套用和含義。它提醒人們在任何形式的交流和溝通中,都應保持誠實和公開,避免秘密的、不正當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