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原名萬家寶,字小石,是中國現代戲劇史上成就最高的劇作家之一,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以下是他的生平簡介:
出生與成長:
1910年9月24日出生於天津,祖籍湖北省潛江。
父親萬德尊曾任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的秘書,後家道中落。
幼年喪母,在壓抑的氛圍中長大,個性苦悶而內向。
教育背景:
1922年入讀南開中學,並參加了南開新劇團。
1928年中學畢業進入南開大學政治系,後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
戲劇生涯:
1933年寫出處女作《雷雨》,奠定了他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
1936年發表《日出》,1937年發表《原野》。
抗戰期間創作了《蛻變》、《北京人》等作品,成為其創作的高峰。
1946年與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後回國並在上海文華影業公司任編導。
職務與貢獻:
歷任中國文聯常委委員、執行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名譽院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等職。
對我國的文學藝術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忠實地執行黨的文藝方針和政策,堅定地貫徹文藝為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逝世:
1996年12月13日因長期疾病在北京醫院辭世,享年86歲。
曹禺的作品包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這些作品以深刻的主題和精湛的藝術手法,批判舊世界,呼喚新的社會,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他的筆名「曹禺」來源於其本姓「萬」字的上下拆分,再取諧音字「曹」,兩者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