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折桂」的典故源於中國古代的一個著名故事。以下是詳細信息:
故事起源。這個典故最早出現在《晉書·郄詵傳》中,郄詵在對武帝的對話中提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以自喻非常出色。
故事發展和文化意義。這個故事後來發展成為「蟾宮折桂」的成語,其中「蟾宮」指的是月宮,而「折桂」則是指攀折月宮中的桂花。由於古代科舉考試通常在秋季舉行,而秋季也是桂花盛開的季節,因此「折桂」逐漸成為科舉考試成功、特別是考中進士的象徵。
文學作品的體現。這個典故在許多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詩詞中都有所體現,如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的吳剛伐桂的故事,以及宋代無名氏的《張協狀元·張協辭親》中的「但願此去,名標金榜,折取月中桂」等。
綜上所述,「月中折桂」不僅是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典故,也是中國古代科舉文化的一部分,象徵著學業有成和仕途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