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稱為「詩聖」,其詩作被譽為「詩史」。杜甫出生於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他的生平可以分為四個主要時期:
漫遊時期(712-744)。從青年時期開始,杜甫進行了兩次長期的漫遊,第一次主要在江南地區,第二次則是在齊趙一帶,這一時期,他創作了《望岳》《房兵曹胡馬詩》等作品,主要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個人理想的追求。
長安時期(746-755)。杜甫在35歲至44歲間居住在長安,這十年間,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創作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的詩篇,這一時期,他的作品開始更多地反映社會現實和表達對國家政治的關注。
安史之亂時期(756-760)。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先後被俘和逃亡,這一時期,他創作了《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著名詩作,這些作品深刻反映了戰亂中的社會動盪和個人悲劇。
漂泊西南時期(761-770)。在成都和西南地區漂泊的十年間,杜甫創作了《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等大量名作,這一時期,他的作品風格更加成熟和深刻,反映了他對國家、社會和個人的深刻反思。
杜甫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的詩作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