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人,舊時指居於買賣雙方之間,從中撮合以獲取傭金的人。他們充當交易的中介,確保交易的誠信,尤其在田產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牙人通過帶領買家找到合適的賣家,幫助雙方調和價格分歧,並在促成交易後收取中介費,稱為「牙錢」。這些中介的收費通常是按照買賣交易額的比例來計算的。牙人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與當時社會商業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他們最初主要從事家畜的交易中介,如馬、牛、驢等,後來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牙人的隊伍迅速發展,甚至成立了專門的機構「牙行」。在古代,牙人的社會地位並不高,因為他們的工作性質與當時社會的價值觀有所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