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自我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喬治·赫伯特·米德提出的理論,該理論主要關注個體如何通過社會互動形成和發展自我。米德認為自我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部分:「主我」(I)和「客我」(Me)。其中,「主我」代表了個體的意願和行為,是自發的、獨一無二的「自然」特徵;而「客我」則是基於他人(如社會文化、重要他人等)的社會評價和期待。自我的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涉及「主我」與「客我」之間的持續互動。
米德進一步指出,自我的形成和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遊戲階段和社會角色扮演階段。在準備階段,個體通過無意識的模仿學習行為;遊戲階段中,兒童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學習他人態度和觀念;到了社會角色扮演階段,個體開始從社會整體的角度看待自己,內化社會規範和價值觀。
米德的理論強調了自我的社會生成性以及對情境的能動反應性,對理解自我產生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的觀點為後來的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