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罟"(zuì g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來源如下:
含義:
原始含義:指刑罪之網,比喻束縛人的法律或規定。
引申意義:後來泛指罪惡或罪行的網路,即罪惡的糾集或羅織。
來源:
文學出處:《詩經·小雅·小明》中有「豈不懷歸,畏此罪罟」之句,這裡的「罪罟」指的是刑罪之網,表達了詩人對歸國的畏懼和對刑罪之網的憂慮。
歷史引用:宋代蘇轍在《次韻孔平仲著作見寄》之四中提到「因緣罣罪罟,未許即潛伏」,明代《明史·田大益傳》中也有「礦稅不撤,而羣小猶恣橫,閭閻猶朘削,則百工之展布實難,而罪罟之羅織必眾」的記載,這些引用都體現了「罪罟」一詞在歷史文獻中的使用和其含義的演變。
綜上所述,「罪罟」一詞不僅在古代文學中有所體現,也在後世的歷史文獻中被廣泛引用,其含義從原始的刑罪之網,逐漸演變為泛指罪惡或罪行的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