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的全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經典之一,被視爲“經中之王”。
《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禪定中爲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上乘菩薩解釋無盡法界時所宣講的。這部經典主要闡述了以下內容:
毗盧遮那佛的依正莊嚴境界。
描述了從凡夫到成佛的過程中,需要圓滿的行願。
善財童子南遊,一生參學修行,入普賢三昧,證入毗盧性海的過程。
《華嚴經》認爲世界是毗盧遮那佛的顯現,強調“法界緣起”的世界觀和“圓信”“圓解”“圓行”“圓證”等思想,強調直接進入佛地的理念。
《華嚴經》在漢傳佛教中有多箇譯本,包括東晉時期的譯本、唐代實叉難陀的譯本和唐代般若的譯本。其中,般若的譯本專注於《華嚴經》中的《入法界品》。這些譯本中,以唐譯《八十華嚴》最爲流行,因其品目完備、文義暢達。
此外,《華嚴經》廣泛流傳於東亞地區,並存在多種語言的版本,包括梵文、漢文、藏文、回鶻文、西夏文、朝鮮文、日文和越南文等,其中漢文版本的保存最爲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