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德勒模型的主要內容】
菲德勒模型是「權變理論」的第一個領導模型,由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和管理專家弗雷德·菲德勒提出。該模型指出,有效的群體績效取決於與下屬相互作用的領導者的風格和情景對領導者的控制和影響程度的合理匹配。不存在一種「普遍適用」的領導方式,任何形態的領導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決於領導方式與環境是否適應。菲德勒模型的關鍵在於確定領導風格與不同情境類型的恰當組合。
菲德勒模型的兩個主要特點是:
領導者的領導風格對領導效果的好壞具有顯著影響,而領導風格可以通過「最難共事者問卷」(LPC)來測定。如果領導者對最難共事的同事評價積極,則被認為是關係取向型領導;如果評價消極,則被認為是任務取向型領導。
領導效果的好壞還取決於三個情境因素:領導者與被領導者關係、任務結構以及職位權力。當這三個維度上的條件都好時,情境對領導是有利的。在有利和不利的情境下,任務導向的領導者最有效;在情境適中的情況下,人性取向的領導者最有效。
在菲德勒模型中,屬於較好的領導的是那些能夠根據不同情境調整自己領導風格的領導者。他們能夠在有利和不利情境下採取任務導向的領導方式,在情境適中的情況下採取人性取向的領導方式,以達到最佳的領導效果。
關於「任務結構簡單是明確還是不明確」,菲德勒模型認為,任務結構是指工作任務的明確程度和部下對任務的負責程度。任務清楚明確,工作的質量就比較容易控制,也更容易為組織成員規定明確的工作職責。因此,在菲德勒模型中,任務結構簡單應該是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