蒭藁(Chú Gǎo)變星,也稱為蒭藁型變星或米拉變星,是一種脈動變星,具有以下特徵:
顏色非常紅,表明它們是處於恆星演化後期階段的紅巨星。
周期超過100天,並且光度變化超過一個視星等。
質量通常不超過兩倍太陽質量,但由於其巨大的外殼擴張,光度可達數百倍於太陽。
擴張被認為是由於半徑上的變化模式,導致整個恆星的膨脹和收縮是對稱的。
周期性變化:蒭藁變星的半徑和溫度都在變化,導致光度也隨之改變。脹縮的周期是恆星半徑和質量的函式。
非球形對稱性:早期模型假設蒭藁變星在過程中是球形對稱的,但最近的觀察顯示有75%的蒭藁變星不是球形對稱的。
周期變化:一些蒭藁變星可能會隨著時間改變周期,這可能是由於恆星的熱脈動,導致周期的增長或縮短。
蒭藁增二(Mira Ceti)是蒭藁變星的一個例子,其周期性膨脹和收縮導致亮度在10等到2等之間變化,是最亮的長周期變星之一。它的周期不太固定,平均約為332天,每次最亮時也不一定都能達到2等。
此外,蒭藁在中國古代天文學中是一個星官,代表天上皇宮餵牛馬的乾草。在二十八星宿體系中,蒭藁位於西方白虎胃宿的下方,這裡是天上糧倉,而蒭藁緊鄰天上養馬的天苑,因此可以看做是餵馬的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