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溽 的拼音是 zhēng rù,它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和特點:
釋義:悶熱而潮濕,即濕熱。在中醫中,蒸溽還被視為一種病理現象。
出處:
宋代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提到:「今成都乃未嘗有梅雨,惟秋半積陰氣令蒸溽,與吳中梅雨時相類耳。」 描述了成都地區沒有梅雨,但秋天的氣候悶熱潮濕,與江南地區的梅雨季節相似。
明代宋濂在《題<栖云轩记>後》中寫道:「今年夏六月,客有授予蘇太史《棲雲軒記》,記為本庵上士作,其狀靈岩之景,亦分明如畫,蒸溽為之頓消。」 這裡提到的是一種景象,通過繪畫展現出來,使得人們感受到的悶熱潮濕感覺有所減輕。
在《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提到:「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溼。」 這表明在中醫理論中,蒸溼被視為一種由火生引起的病理現象。
綜上所述,蒸溼不僅描述了一種自然氣候現象,也是中醫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涉及到人體健康和疾病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