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遺的意思是路上沒有人會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淳樸,人們品行高尚。
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是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文人路不拾遺。該文人多才多藝,且喜歡研究人,他懂得察言觀色,所以做任何事都很專心。他在任教時,隨手將學生遺失在教室外的有用物品,放入袋中帶回教室,當晚,他便在教室開班會,告訴大家外頭有很多遺失的東西,要大家注意點。次日,有位學生好奇的問老師,老師則笑著說:“那是你們昨天忘記帶回去的東西,不是我的。”由於他處處如此謹慎,故而從未有“路不拾遺”現象發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社會誠實守信,不偷盜,不去為非作歹,那么就不會有人拿走別人丟失的東西。這也說明了社會風氣的重要性,只有良好的社會風氣,人們才能品行高尚,社會才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