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冠」是古代中國皇帝在正式場合所戴的一種禮冠。
這種冠飾起源於秦代,由秦始皇根據楚國的冠式創製而成。通天冠在兩漢時期成為皇帝在朝賀時的主要冠帽,並在魏晉及南朝各代中保持其重要性。通天冠的形狀和裝飾在不同朝代有所變化,例如,漢代的通天冠前傾,而南北朝時期的冠則改為後仰。「通天冠」在隋唐時代進一步發展,到了宋代,它成為了最重要的禮冠,甚至在皇帝參與籍田活動時也會佩戴。通天冠的形狀和裝飾都較為複雜,通常有梁和用金、玳瑁製成的蟬紋裝飾,以及珍珠和其他珍寶。隋唐時期的通天冠還用絲帶系束,並有翠玉裝飾。明代時,通天冠省去了宋代的「北珠」,並在皇帝參加太子和諸王的冠禮、婚禮時佩戴。清代時,這種制度被廢止。
總的來說,「通天冠」是歷代皇帝在常朝或重大朝會等場合所戴之冠,本為秦制,由漢代繼承並確定了基本形制,此後不斷發展變化,成為了皇帝最有代表性的冠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