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里迓鼓是一種源自宋代的民間祭祀活動,主要流行於山西省,並在明清時期達到興盛。它不僅是鄉間的一種俗曲,也常用來自謙音樂的俚俗和不甚高明。2008年,鄉里迓鼓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文學作品中,如《老殘遊記》第九回,鄉里迓鼓被提及用來形容音樂的俚俗和不倫不類,這裡的「迓鼓」原義是「衙鼓」,象徵著鄉里人模仿官府的排場,雖然不夠正式但卻充滿熱情。
鄉里迓鼓是一種源自宋代的民間祭祀活動,主要流行於山西省,並在明清時期達到興盛。它不僅是鄉間的一種俗曲,也常用來自謙音樂的俚俗和不甚高明。2008年,鄉里迓鼓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文學作品中,如《老殘遊記》第九回,鄉里迓鼓被提及用來形容音樂的俚俗和不倫不類,這裡的「迓鼓」原義是「衙鼓」,象徵著鄉里人模仿官府的排場,雖然不夠正式但卻充滿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