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等,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與中國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活動,據《周禮》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的活動。中秋節的主要文化內涵是「闔家團圓」,寓意家庭和睦、幸福美滿。
中秋節的神話故事與嫦娥奔月有關,據說後羿因射日有功,西王母賜予他仙藥,但後羿不願離開嫦娥,便將仙藥交給嫦娥保管。後來,後羿外出時,嫦娥被迫吞下仙藥,飛升至月宮。
中秋節的傳統美食包括月餅、芋頭、田螺、糍粑、桂花酒等。其中,月餅是中秋節最具代表性的食品,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寓意團圓和美滿。芋頭象徵團圓和合,田螺在中秋前後肉質特別肥美,糍粑則寓意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桂花酒則因其香甜可口,被視為中秋節的傳統飲品之一。
總的來說,中秋節是一個充滿文化意義和傳統美食的節日,人們通過賞月、吃月餅等活動來慶祝這個團圓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