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胔(lù z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
暴露骸骨:指屍骸未被掩埋,直接暴露在外。
未葬的屍骸:特指那些沒有經過適當葬禮的遺體,其骨骼和部分肉體仍然可見。
該詞彙的出處包括:
《後漢書·寇榮傳》中的「罰及死沒,髡剔墳墓,但未掘壙出屍,剖棺露胔耳。」李賢註:「胔謂骨之尚有肉者也。」
《後漢書·西羌傳論》中的「發冢露胔,死生塗炭。」
《新唐書·元結傳》中的「瘞戰死露胔於泌南,名曰哀丘。」
《新唐書·王涯傳》中的「既族滅矣,而露胔不藏,深可悼痛。」
明·姚士粦《見只編》卷上中的「元末國初以來死於兵刑者之遺骸露胔,焚而瘞之於此也。」
這些引用展示了「露胔」一詞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的使用情況,反映了其與古代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的緊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