鵕鸃,讀音為jùn yì,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釋義:
鵕鸃,亦作「鵔鸃」,指的是一種古代傳說中的鳥類。
根據《說文解字》和《玉篇》的記載,鵔鸃被描述為一種能夠吐人言的神奇鳥類,其出現被認為是不祥之兆。
有學者認為鵔鸃可能是指玄鳥或金烏,但更多學者將其與「鸑鷟」聯繫起來,認為它們是同一種鳥的不同稱呼。
在《漢書·佞幸傳序》中提到,漢代郎官和侍中都會用鵔鸃的羽毛來裝飾冠冕,用海貝來裝飾腰帶,這表明鵔鸃在古代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
其他信息:
鵔鸃也被認為是鳳屬的一種,這表明它在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晉代潘岳在《西征賦》中提到「鷩雉雊於台陂」,這裡的「鷩雉」與「鵔鸃」有相似的含義,進一步證實了鵔鸃與鷩鳥(即鷩雉)之間的聯繫。
綜上所述,鵕鸃(或鵔鸃)是一種古代傳說中的神奇鳥類,具有吐人言的神奇能力和不祥之兆的象徵意義。它在古代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鳳屬有關聯,並且可能與「鸑鷟」或「鷩鳥」(即鷩雉)是同一種鳥的不同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