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F(國際分類框架)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理論模式:ICF提供了一個生物-心理-社會的理論框架,從身體健康狀態、個體活動和個體的社會功能上探索損傷所造成的影響。這種模式強調了健康狀況與情景性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複雜的聯繫。
組成部分:
功能和殘疾:包括身體功能(以字母「b」表示)、身體結構(以字母「s」表示)和活動參與(以字母「d」表示)。這部分關注個體的功能和殘疾狀態。
背景性因素:主要指環境因素(以字母「e」表示),涉及個體所處的環境和背景對其健康狀況的影響。
套用領域:ICF廣泛套用於衛生保健、預防、人口調查、保險、社會安全、勞動、教育、經濟、社會政策、一般法律的制定等方面,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健康指標。
編碼系統:ICF運用了一種字母數字編碼系統,可以對廣泛的有關健康的信息進行編碼,如診斷、功能和殘疾狀態等。這種標準化的通用語言使得不同學科和領域之間能夠相互交流。
康復體系:「ICF三級康復體系」是一種將醫學、教育、康復、家庭相結合的全面醫療診療模式。它強調尊重和關懷患者,融合了醫學診療、精準評估、康復訓練、特殊教育、家長訪談和心理疏導等多個方面。
綜上所述,ICF不僅是一個分類框架,也是一種全面的康復和診療模式,旨在從多個角度理解和改善個體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