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it()`方法是Python中類的一個特殊方法,用於在創建類的實例時初始化對象的屬性。它的名稱是由兩個下劃線組成的,即`__init__`,這也是它被稱為魔術方法或Dunder方法的原因。`init()`方法至少需要一個參數,即`self`,它代表實例本身。在這個方法中,可以通過`self.屬性名`的方式來定義和初始化實例變數。
當類被實例化時,`init()`方法會自動執行,如果沒有定義`init()`方法或沒有進行任何初始化操作,則實例默認擁有0個屬性。`init()`方法的作用是給對象的屬性賦值,使得對象在創建時就已經被正確初始化。
例如,定義一個名為`Cars`的類,可以在`init()`方法中設定汽車的顏色和形狀屬性:
```python
class Cars:
def __init__(self, color, shape):
self.color = color
self.shape = shape
# 創建Car對象並初始化屬性
my_car = Cars("red", "circle")
```
在這個例子中,當我們創建`my_car`對象時,`__init__`方法會被調用,並接受顏色和形狀作為參數來初始化汽車的屬性。這樣,`my_car`對象就具有了初始化的屬性,可以在後續使用中訪問這些屬性值。
需要注意的是,`init()`方法沒有返回值,它的存在是為了初始化對象的屬性,而不是執行計算或其他操作。此外,一個類可以有多個`init()`方法,只要它們的參數不同,這樣可以實現方法的重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