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成功勵志

採訪了十個身價過億的CEO,我終於看懂了有錢人的「奮鬥」

  文/Jenny喬

  1

  最近,馬老師特別火,一次一次地和大家聊起996。

  這幾天,和身邊的朋友反覆聊起普通人奮鬥的意義。越來越多人相信,窮忙是一種宿命。有人說起最近大熱的香港真人秀《窮富人大作戰》,富人體驗過窮人生活後,得出的結論卻很扎心,同一個物種,兩個世界。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996會引起這麼大爭議,在馬老師眼裡,為了熱愛的工作,別說996,007也是值得的。可在大部分人眼裡,只有不工作,才能愉快地生活。

  同樣是一天24小時,同樣是努力工作,創造的價值和擁有的財富卻有天壤之別。所以,在奮鬥這件事上,窮人和富人很難達成共識。

  過去,我也很相信不可逾越的貧富差距,可這幾年,見了越來越多難以置信的逆襲案例。

  那些原本跟你同一起跑線的人,沒折騰幾年就身家過億,成了「張總」、「李總」,而你還在為稅後到手那幾千塊錢發愁。

  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背景人士」含著金鑰匙出生在羅馬,而是有些人就是比你跑得快。從這些人身上,你能總結出一些共性,也能更加理解有錢人的世界。

  2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拿了融資,取得階段性勝利,請我們吃飯。

  桌上,每個人都誇他當初勇敢,不惜當初跟家裡鬧掰,硬要跳出體制,還好如今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

  其實他家裡有好幾個親戚都是商人,所以都不想再讓他吃創業的苦。上學那會他爸媽就一直灌輸死工資的好處,也一度讓他覺得每個月有人發工資就是最大的成功

  但朝九晚五那兩年他過得很不痛快,一邊是雄心壯志,一邊是堆積如山的工作。起初,他還打算兩邊兼顧,可很快就敗下陣來,得出一個結論,工作耽誤賺錢。

  後來,他終於想明白了,人這輩子總要有一次破釜沉舟的勇氣,大不了再回來拿死工資。

  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穩定,是人最難突破的舒適區。可這兩個字,也是貧窮的根源。

  有時候由不得你不信,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在這點衝動里。

  1984年,21歲的潘石屹還在河北廊坊石油部管改革研究室工作。他很聰明,也很努力,月薪100算是高工資。

  憑著對數字天生的敏感,潘石屹很快得到局裡領導的賞識,但他對這種清閒的生活並不滿意,24歲的他,放棄了這份令人艷羨的工作,變賣家當,南下深圳,窮到只剩一條褲子,卻用80塊錢換來了300億身價。

  1991年,20歲的馬化騰還是一個內向的程式設計師,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他唯一的資本是寫過幾萬行C語言代碼,也接過幾個項目。

  但他一直想創造一個產品,讓很多人用。但是當時公司不支持他的想法,只好自己創業,也才有了今天的騰訊。

  2006年,23歲的張一鳴進入旅遊搜尋網站酷訊,全面負責搜尋研發,看到公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後,他說想去大公司看一看。

  張一鳴選擇了微軟,卻只待了半年,理由是,每天只工作4個小時,太無聊了。離開微軟後的張一鳴,拒絕了很多邀約,一步一步打造出了今天的頭條帝國。

  我從不支持無腦創業,但我相信,一眼望到頭的日子註定會越過越窮,死工資永遠也跑不贏通貨膨脹。

  現在人總說自己窮,可你給他們富的機會,也很少有人願意去做,畢竟舒適地帶之外,有太多不確定。人總喜歡為十年後做打算,可想太多的結果,常常是一步也走不出。

  有時候,不給自己留後路,才能逼自己向前跑。

  3

  在今年湖畔大學的開學致辭中,馬雲說:「大家來湖畔,不是為了混圈子而來。我一直講,同學之間不要做生意,這是一個學習的場所,一個交流的場所。」

  但我想,這恰恰是圈子的重要性。

  很多人說,以我現在的水準,根本不可能混進大佬的圈子,就算有機會聊上兩句,也得不到想要的資源和幫襯。

  其實,很多人誤解了混圈子的意義。

  對於普通人來說,混圈子的意義是學習,而不是交換。你最該從大佬身上撈到的東西,是他們看待財富的方式。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麼一種人,一看見大佬就往上靠,不管自己有幾斤幾兩,哪怕端茶遞水,也要擠進大佬的世界。

  我以前有個同事,年紀不大,野心不小,還是普通員工的時候,和組長混,當了中層,就和高層混,幾年前,花了30萬讀了個MBA,認識了一群各行各業的大咖。

  那時候,很多人勸他,總裁班的畢業生都把公司做垮了,去了就是浪費錢。

  可他有一套邏輯,別人說什麼我不聽,必須得自己試試看。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和他共事的後幾年,明顯感覺到他看問題的視角很不一樣,多了那麼點煩人的老闆思維,和老闆聊天,也總能正中要害。

  他跟我說,其實和大咖同學們也說不上幾句話,可聽他們說話,真的長見識。

  這大概就是普通人混圈子和精英混圈子的區別,前者真的只有混,而後者閒聊中,有知識點。

  至於為什麼,其實很簡單。

  混普通人混圈子是跟一幫朋友一起混,彼此訴訴苦水。

  精英們的混圈子是要不斷去找比自己優秀的人,與他們交往,能找到人生很多難題的答案。

  猶太人有句名言,再窮,也要往富人堆里站,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到優秀的人身邊去,哪怕站在身後,你的眼界和格局也會大不一樣。

  4

  前段時間,一個大學同學開始拓展外貿,開啟了空中飛人狀態,讓不少朋友羨慕。

  坐著頭等艙滿天飛,邊賺錢邊環遊世界,聽著就美。

  可其中的不容易只有她自己明白。

  她說當初想賺錢是想早日實現財富自由,可真正經營一家公司的時候才發現根本沒有時間好好花錢,享受奢華的生活。

  不少人之所以渴望財富自由,是以為有大筆財富,隨後就能自由了,再也不用上班。

  但當你手裡握著財富,就意味著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上要對得起投資人,下要養得起員工。

  對創業者來說,成功所需要的因素太多了,天時地利人合必須同步到位,失敗卻是大機率事件。

  一部《燃點》記錄了14位網際網路創業大咖的生活,ofo小黃車創始人戴威也是主角之一。剛拍的時候,小黃車風光無限,擴張迅猛。上映的時候,已經開始忙著給用戶退返押金。

  多少巨頭都說倒就倒,更何況一些初創公司。瞬息萬變就是真實的九死一生的創業。

  美國曾經針對242個企業家的心理健康做過調查,結果發現,49%的CEO都曾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抑鬱症占到30%,過勞、焦慮、焦躁、抑鬱……都是創業的附贈。

  雷軍說,從1999年開始自己有整夜睡不著覺,創辦小米之後,他多次強調過風口的重要,但勞模精神從未丟過。研發、生產、行銷環環把關,他曾自曝吃午飯只有三分鐘時間,平均一天要開十一個會。

  去年,萬達集團官微曬出王健林一天的行程單,從凌晨4點起床到晚上7點多到達萬達北京辦公室,近16個小時無休,忙完也不能回家而是回辦公室。

  他的時間並不是自己的,根本沒有資格去任性支配。

  創業到底有多艱辛,萬門大學的創始人童哲曾在知乎上貢獻了高贊答案。

  曾經忙到沒有沒有時間去想吃什麼,連著吃了3個月的宮保雞丁。

  也曾因連續30天每天上課8個小時,拿觸控筆寫字太久,手一直出汗,被泡出紋路,伴有陣痛。

  2015年公司連續虧損做不出收入,看要倒閉,心理壓力太大,直接急性斑禿,直到公司盈利才不治而愈。

  月薪過萬可能只需找個還不錯的工作,但上億的身價,真的要戰略戰術都不容出錯,執行力、意志力、耐力甚至是身體素質要全方位優秀,才能實現。

  很多人覺得,財務自由就是躺著賺錢,殊不知,大佬的奮鬥比你更可怕。

  這幾天鋪天蓋地都是關於996值不值的探討,不少人說,大佬們的996怎麼能和我們的比,人家是真的賺錢,我們不過是在窮忙。

  但我更願意相信,吐槽是沒用的,與其爭辯996的對錯,不如專心向大佬們學習,把時間用在更重要的事上,讓努力更有價值。

  來源:Jenny喬(ID:Jenny-Qiao-Love)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