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為身在大學,所以經常寫關於大學生活的文章,分享自己的經歷時,常常收到這樣的讀者留言:如果我的大學可以重新來過,我一定要……
我一定要早起早睡,不玩遊戲不追劇。
我一定要好好上課,每天泡在圖書館。
我一定要好好備考,爭取考上研究生。
「我一定要」的內容多種多樣,其實意思是一樣的,對自己之前的生活不滿意,如果可以重新再來,會積極努力,會統統拋棄之前的壞習慣、懶惰。
這樣的話語聽多了,會膩;這種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的反思,一定意義也沒有。
之前有一個朋友,畢業那年,參加華為的面試,層層選拔,到最後,加上他,一共只剩四個人。面試官出了一道題:「如果大學可以重新來過,你會怎麼過?」
其他三人都是那樣回答的,千篇一律的「我一定要」,而他,反其道而行之。
他說:「如果真有這樣的機會,我會選擇放棄。我承認,大學四年,我過得很普通,逃過課、掛過科,也有過頹廢與墮落,但正是這些在別人看來應該極力避免的東西,讓我真正成長了,也踏實了很多。」
「如果沒有之前的這一切,我想,今天我也不可能站在各位老師面前,所以我覺得,現在的我,就是最好的我。我的四年大學生活,也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我不需要重新來過。」
最後,華為選擇了他。
02
柴靜說:「對痛苦的反思才是財富。」
當然,讓我們感到後悔的那些時光和經歷,並不能算痛苦,但不假思索,直接拋棄,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對生命的不敬。
不反思,只幻想,如果可以重新來過,說實話,你還會和之前一樣。
幼時我沉迷於電子遊戲,其實我也常常糾結,告訴自己別再玩了,但坐在那裡,便覺得整個世界,都不重要了。
上學時喜歡看金庸古龍梁羽生,老師勸阻多次,直言其害,我表面上答應,課下沒人時,還會繼續看。
喜歡過一個女孩,雖然千百次告訴自己沒有可能,但看到她時,便忘記了一切。
也就是現在才明白,什麼年紀,就會做什麼事情,什麼階段,便會有相應的選擇。
《大話西遊》裡,至尊寶千方百計,回到五百年前要救晶晶,到後來才真正發現,他愛的人,原來根本不是晶晶。
看到別人積極的狀態,你懊悔,想回到過去,然後每天泡圖書館,也許回去之後才發現,你根本不愛看書。
所以,存在就是合理,人生重新來過,很可能,你還和以前一樣。
03
所以,每一個當下,對我們來講,都是最寶貴的。
我們要畏將來,因為前路未知,要時刻提醒自己做好準備;我們要念過去,對挫折和失敗的反思,能督促我們,既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
現在的我,不再害怕失敗,偶爾的挫折,會讓我加倍「珍惜」。
25歲以後,我擁有了強大的自律,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明白,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
缺點還有很多,但每一次犯錯,我都會認真反思。失敗,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反思,讓我成長,讓我加倍珍惜時間。
回想自己的本科四年,做了很多事情,但也逃了很多課,大多時候,我都無法無天。我從小不受人管束,主意很多,想到什麼就幹什麼,只要我自己覺得是對的,是有意義的,即使別人都覺得不好,我也會做。
其實我在大學畢業時,也這樣想過,如果可以再來一次,我會認認真真地聽每一次課。
後來我發現我想多了,現在讀研,該逃的課,一節也不會多上。當然,希望大家不要學我逃課,一方面,我是一個不聽話的人,另一方面,很多時候,我都有自己的計畫,不想浪費時間。
04
我們常常感嘆,聽了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道理都是別人的,我們可能被感動,被激勵,但往往,不會去照著做。任何沒有經過自己消化、體驗、感悟的道理,永遠都是別人的。
戀愛時,母親告訴你:「那個小伙子不靠譜,你不要和他在一起。」但當時的你,愛他愛得超過了自己,根本不會理會母親。
小時候,老師反覆告誡我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也聽了,但沒有在意,左耳進,右耳出。
就簡簡單單的八個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是在懶惰多年,失敗多次之後,才真正有所感悟。
道理我們都懂,只是不會照著做。
明白道理的時候,往往也是我們頭破血流的時候。
相信很多畢業生都有這樣的感悟:剛來大學時,什麼也不懂;大學畢業時,全都懂了。
05
其實我覺得,在大學,學知識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應該是長見識,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自主性。
書永遠看不完,知識永遠也學不完,而有了學習能力,有了主見,有了一套自己的思維,走到哪裡,都可以成長,也不會差。
最後的最後,我們不用再幻想時光倒流了。
如果你過得還不錯,我希望你更上一層樓;如果你過得並不如意,最起碼,你擁有了經驗和教訓,認真反思,然後行動。
幻想,不如反思;心動,不如行動。
你還在等什麼?(來源: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