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嘉肴讀後感(一)
《雖有嘉肴》中說「教學相長也」,也就是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對於這一點我深有感觸,不但有客觀分析上的體會,也有主觀上的感受。
若單從理論上來看,《雖有嘉肴》所要表達的主旨很符合科學理論。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在遙遠的古代,人們已經認識到學習之後複習的重要性。你要問了,這複習又和教有什麼關係呢?其實這教人就相當於將自己學過的知識同自己的理解一起複述一遍給別人,無形之中就把自己學過的知識複習了一遍,加深了自己的記憶。
除了理論,我自己也過有親身經歷。
有一次,老師在一堂課上一下子講了很多內容,還說明天就要一個個考這堂課講的內容還有我們的理解。大家都驚呆了,嚇得魂不附體,因為大多數人上課時都沒有聽,況且哪怕是聽了,也不會一下子記住這麼多東西。
剛剛下課,就有成堆的同學圍到我的身邊,向我詢問問題。看著大家可憐兮兮的眼神,我只得一個個回答,硬生生的將剛才課堂上的內容同我的理解全部都講了一遍……
第二天早上,大家一個個被叫起來回答。老師這次可真是烏龜秤砣—鐵了心。老師這次為了一個個考我們,還特意和其他的老師換了課。大家一個個被叫了起來,卻一個個都只能無言以對,只剩下沉默,沉默……
這沉默的死寂徹底摧毀了我的信心—我到底能不能應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呢?
一切來得是那麼得快,快得令我無法接受現實—到我了。在老師的狂轟濫炸之下,我死死頂住,將問題逐個擊破。終於,老師說了一句讓我十分開心的話:「你可以停了。」我摸了摸胸口,長舒了一口氣:要是昨天我沒有在同學面前將課堂上的內容再複述一遍,哪來今天這麼深刻的記憶呀!
科學與事實又一次證明了古人的智慧,同時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認為教別人等於浪費自己的時間,其實,如果你肯靜下心認真的教一教別人,可能你其中的收穫會比學到的知識要寶貴的多。現在,我時時刻刻踐行著這句真理,因為我知道,有了它,成功的曙光就在前方!
雖有嘉肴讀後感(二)
看了這篇課文,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毛澤東在《實踐論》當中說的一段話:「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嘗一嘗……」從這裡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點:非常重視實踐,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於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
進行實踐必須抱著現實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以清醒冷靜的態度面對現實,是一就是一,絕不說是二。即使錯了,也不敢於承認,使知道行合一,理論和實際聯繫在一起,反對空頭理論。這樣就有了「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這種自然而然的結論。()
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當然必須用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而不能摻雜使假或者驕傲浮躁。正如毛澤東所說的,「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另一方面,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二者相鋪相成。這樣來看問題,同樣也是現實的和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