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讀本讀後感(一)
工作快一年了,我開始已經習慣現在的角色。作為一名教師通過閱讀《教師人文讀本》,我感受最深的是愛。不管是站在教師還是學生的角度,我切身的感受到了教師對學生傾注的愛。這種愛是一種自覺、真誠、持久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是什麼?我毫不猶豫的回答:對孩子的愛。」
關愛學生是教師的義務,可以說是教師全部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矗關愛學生往往從一些平常、瑣碎的小事做起。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在與學生的接觸中,學會理解、信任、賞識和支持學生。讓學生在愛中學會愛,在尊重中學會尊重,在理解中學會理解。教師的愛是給與全體學生的,教師要有一顆無私的心,一視同仁的對待每個學生,尤其是那些比較後進的學生。這樣教師才能在教育的園地里大展身手。
當然,教師也要嚴格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的嚴格必須以愛為基礎,不能讓它變成讓學生害怕、敬而遠之的「嚴厲」;另一方面,嚴格有必須要對愛有所限制,不能讓它變成對學生的溺愛和放縱。裴斯泰洛奇告訴過我們:「用單純的慈愛辦教育史沒有用的,只有慈愛和威嚴互相結合才行;因為要一個人去披荊斬棘,是絕沒有出於自願的,必須使他逼於形勢,不得不然,逐漸鍛鍊成為習慣。」教師既要對學生嚴而有格,制定正確的培養目標;又要嚴而有度,給學生提出「可望又可及」的具體目標;還要嚴而有方,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易於接受。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沒有老教師那豐富的教學經驗。但通過閱讀《教師人文讀本》,我知道,要用我的愛心去換取學生進步的信心。做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向學校中的優秀教師前輩看齊。
《人文讀本》中有一篇關於陽陽的故事。陽陽從老師那兒感受到的是熱情的鼓勵、中肯的提醒、有效的點撥……他樂於向老師傾訴生活或學習上的喜與憂,樂於向老師表達他心中的不滿。樂於與老師共同努力,爭取成功……融洽的師生關係,孕育著巨大的教育「親合力」,陽陽遇上一個好老師。教學實踐也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親其師而信其道」。情感有遷移的功能,學生對教師的情感,遷移到學習上,可以產生巨大的學習動機。教師看到的將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漲,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
一、課堂上師生平等
教師要確立「學生是課堂生活的主人」觀念,要看到學生的潛能,尊重、信任學生,熱情地激勵、鼓舞和喚醒,讓學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討論,使課堂學習成為師生心靈彼此敞開、融洽對話的過程,學習才真正能成為學生主動參與、快樂活潑的自主活動。
首先,師生共建「民-主」的教學氛圍。「要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放下「教師」架子,以真實又真誠的態度與學生交流,消除學生的疑慮,讓他們敢與老師講真話,樂於和老師講心理話。我經常在課堂上范讀,有時侯難免會讀錯一些字,學生會毫無顧忌的指出來,我也欣然接受。教然後知困,學而後知不足,與學生民-主平等,真誠以待,平等對話,彼此有了收穫。
其次,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我能行」。教師不能總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評判學生的勞動結果,任何的輕視和諷刺都可能讓學生從緊閉心靈之門,不再與老師真誠地交流。因此,教師應積極支持並參與學生引發的問題的討論,滿足學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積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樹立自信。我在課堂教學中堅持「無錯原則」。正面看待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各種活動,理解他們可能出現的錯誤,允許、容忍學生的錯誤,做到「讓敢於發言的學生不帶著遺憾坐下」,「對每個積極參與的同學都畫上滿意的句號。」
有一次,學生告訴我:課上舉手發言,一直生怕出錯,所以不敢舉手。我和藹的對他說:「大膽地舉起你的手,別害怕,即使錯了也沒關係。」以後,只要他怯怯地舉起手,總是請他發言,經過一段時間,他再也不怕了,課堂上總能看見他的小手。
教學活動是學生知、情、意的綜合體現。融「智慧碰撞、情感交流」於一體的師生對話,會保護和滿足學生情感的需要、自主活動、成功展現自己的需要,同時也帶來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課外師生心靈的交流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多與學生進行輕鬆、自然的心靈交流,架起一座師生間心靈的橋樑,才能成為學生信賴的大朋友。如:每天早上學生背著書包高高興興來到學校,教師觀察每個孩子的穿著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時機地和學生說。如:「你今天穿得真整齊。」「今天你精神特別飽滿,老師相信你今天的表現會超過昨天。」諸如此類的話,讓學生覺得老師可親可敬,讓他們心情愉快,充滿信心開始新的一天。又如:有時,校外偶遇學生,這是培養師生感情,調節學生心理的好機會。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家的學習或生活情況,鼓勵他們不僅在校做好學生,而且在家也要做好孩子,在社會上要做個好少年。如「你去哪裡?星期天過得快樂嗎?」,「幫媽媽做事了沒有?」「作業完成了吧?有沒有困難?」等等,這樣,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如父母般的關懷,內心感到溫暖和親切。
再如:教師在批發作業時說上幾句話,如「進步了,繼續努力!」,「如果你把字寫端正點那該多好!」前者給予肯定的評價,使學生受到鼓舞,增強前進的動力。後者對學生委婉地進行批評,比直截了當指出效果要好得多。
這樣,學生們也從老師給他們的熱情的、語重心長的話語中,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這一做法,使學生的苦惱和困惑得以消融,幫學生辨明了是非,明確了前進的方向。老師的愛心換來了學生進步的信心;老師的熱心、誠心贏得了孩子們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顆顆純真的心。
蘇霍林斯基說:「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幼小的心靈。在這裡,誰有耐心和細心,誰就能取得成功。」讓我們通過飽含愛心、耐心和細心的情感去打動學生的心弦,使校園不只是成為學習知識的場所,更是學生精神的家園。
人文讀本讀後感(二)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串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題目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實在,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把握在自己的手裡。固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回,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情(實在我知道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斷,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往發現學生的優點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往。
工作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心裡自然很興奮,但又覺得自己做得實在是太少了,有點愧對家長的信任,領導的表揚。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為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往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在《教師人文讀本》中,還收錄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種類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讓我有所獲益。《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臥逗「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才會認真地教每一個人。」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為金錢往奮鬥還是為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取。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往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人文讀本讀後感(三)
這周,我讀了《新人文讀本》,這本書非常有教育意義,每一個故事都宛如心靈雞湯,令人回味無窮。
這本書一共有八個單元:童心是一隻蝴蝶;學會微笑;一生的功課;成長的快樂與憂傷;滋潤心靈的清泉;只有愛才會教人愛;我的動物朋友們;你好,大自然。其中我最喜歡「滋潤心靈的清泉」,讀著它,好像心裡的那股清泉的門閥「啪」的一聲被打開了,好美好輕。
從童心是一隻蝴蝶中捉一隻蝴蝶,()從學會微笑中取一朵微笑花,從一生的功課中借一張滿分試卷,從成長的快樂與憂傷中找一張照片,從滋潤心靈的清泉中鞠一捧清泉,從只有愛才可以教人愛中拿一顆愛之水晶,從我的動物朋友中捧一米陽光,從你好,大自然中沾一滴清澈的露珠。最後把這一切的一切都捏在一起,就變成了《新人文讀本》——那一碗心靈雞湯。
在這碗心靈雞湯里,有很多元素,「喝」下它,它會教你很多,它會教你快樂,它會教你寬容,它會教你細心……
讀著這本書,會感覺就像聞著春天的花香,就像躺在夏天的草坪,就像走在秋天的小路,就像站在冬天白雪皚皚的樹林中。